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是当前我国垃圾分类中的重点和难点,清新区因地制宜、着力探索,“五点发力”构建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积极破解源头投放、中间收运、终端处置难题,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闭环顺畅运行,为持续推进“四个清新”建设,打造更生态、更活力、更品质、更幸福的清新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一是依托支点,统一领导,强化制度保障。清新区强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落实各方责任,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副区长为副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并从各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垃圾分类专班,制定印发《清远市清新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架构、各类场所牵头部门及职责,对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各类场所分类投放管理主体责任,做到统一领导、精准发力、统筹推进。
二是保障基点,加大投入,强化硬件保障。根据垃圾分类推进步骤,聚焦厨余垃圾前端收集设施设备,确保居民分出的厨余垃圾能够全量妥善处置。目前,清新区已配置240L分类垃圾桶8948个,垃圾分类智能设备8套,分类运输车辆62台,其中厨余垃圾运输车辆6台,专门用于厨余垃圾的分类收运处理,单趟总运载量可达78吨,为清新区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硬件的设施保障。
三是推行试点,着眼典型,强化引领保障。针对厨余垃圾中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率先要求清新区中心城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型餐饮企业、大中型商超等单位落实厨余垃圾集中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置要求。选定清新区第一批厨余垃圾收运试点位20个,根据《清新区厨余垃圾收运方案》确定收运路线、收运时间及收运频次,详细规定各点位垃圾投放时间,实行“桶等车”模式,要求试点单位在收运车辆到达前10分钟内将厨余垃圾专用桶放至指定地点,实现厨余垃圾全量收集、全程密闭收运直运至处理厂。通过试点建设,有效发挥引领作用,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着力提高清新区厨余垃圾收运处理覆盖率。
四是疏通堵点,预先处置,强化终端保障。针对家庭厨余垃圾水分及杂物多、易腐性强、点位分散、覆盖范围广等特点,清新区在八片生活垃圾中转站积极探索家庭厨余垃圾预处理装置和设备建设方案,引入预处理设备对收集后家庭厨余垃圾进行统一分拣、水渣隔离、破碎、压缩等预处理,而后焚烧发电,建成后清新区厨余垃圾处理量将达20吨/日,大大提升清新区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五是覆盖盲点,健全执法,强化法制保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各类场所牵头部门、街道、社区和管理责任主体的积极性,以每周督查、每月联合执法为契机开展入户宣传,通过公众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厨余垃圾统一收运的必要性,提高从业人员对厨余垃圾统一收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为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清新区制定《清远市清新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太和镇政府等部门联合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形成执法合力,推动清新区厨余垃圾收运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常态化进行。